很多女性一痛经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宫寒,其实这样的认知有些片面啦。实际上,痛经并不等同于宫寒,今天就带大家走出这些妇科知识误区。
关于痛经
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
原发性痛经通常是由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增加,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、血管痉挛,造成子宫缺血、缺氧状态而出现疼痛。
这种痛经多在青春期出现,常在月经初潮后1-2年内发病,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,较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,以行经第1日疼痛蕞剧烈,持续2-3日后缓解。
而继发性痛经则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,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病、盆腔慢性的炎症、生殖道畸形等。
继发性痛经的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即开始,且疼痛程度较重,持续时间较长,可能整个经期都会疼痛,还常伴有其他症状,如性交不适、不孕等。
关于宫寒
宫寒是中医的一种说法,指的是子宫寒冷。在中医理论中,宫寒可能导致月经失调、痛经、不孕等问题。然而,现代医学并没有“宫寒”这一明确诊断。
一些被认为是宫寒症状的表现,如手脚冰凉、怕冷、月经中有血块等,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,并非一定是子宫本身寒冷所致。例如,手脚冰凉可能是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引起;月经中有血块可能是子宫内膜脱落时较大块的组织排出。
对于原发性痛经,可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缓解。比如,在月经期间注意保暖,尤其是腹部保暖,可使用热水袋热敷;避免食用生冷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而对于继发性痛经,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。如果痛经症状严重,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,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物。
了解痛经与宫寒的真相,有助于女性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状况。如果出现痛经或其他妇科不适症状,不要盲目自行判断或用药,应及时就医,通过科学的检查和诊断,明确病因,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,对症治疗调理。